2007年11月22日

成語使人思考墮落

今天翻了翻所謂的作文課本,裡面把歷屆試題分門別類,個別講述其架構要如何描述,且各章最後皆有數篇範本。所謂的範本,應該就是寫的很好值得大家參考的文章。然而數十篇文章列出來,縱然論述的主題不同,但是無論其架構、論述方式、結尾,都極為類似。連續看了兩三篇之後,心理泛起厭惡噁心之感。

還記得雜誌專訪產生器嗎?這個產生器的誕生,就是諷刺那些所謂的專訪文章,其實都是同一個格式,只是換了一些關鍵字以及論述;但最重要架構都相同。

但是為什麼,把所謂足以成為範本的文章列出來,也會呈現類似的結果?

現在的國文教育,把所謂的優良文章、名言成語列出來,讓學子藉由閱讀、背誦來提升所謂的語文能力。要學子多看一些名人傳記,說要效法這些偉人的精神,但是更重要的是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引經據典,增加文章的論述強度。

大量的使用成語,優美的詞藻、引經據典,固然是當一個人博覽群書後,會自然而然產生的寫字習慣。但是現在的教育為了讓學生看起來像是博覽群書,要求背誦、引用這些名言。這種做法是跟語文能力大相逕庭。

綜觀所有的名言成語,無可否認的,可以成為名言者必然有其經典之處;可能是文章之中的佳句,也可能是將一段故事或是文章濃縮之後的精要論點。但是若只背誦其意、甚至只要求背誦句子本身,則容易導致斷章取義、只知一二,甚至誤用、濫用的狀況。這種情況不只是學生的作文,報章新聞也有諸多例子。

樣版式的文章架構更糟。好的文章固然必要有讓人容易理解,井然有序的論述架構;但是根本的道理在於如何去思考,也就是邏輯的概念。而不是列出:第一段要述明主旨並且引用名言加強,第二段要用例子,第三段要一一列舉,最後一段總結。若將寫文章比喻為蓋房子,只告訴你房屋的架構要如何架,跟從力學的角度去分析解釋為何架構如此;後者所蓋出的房子必然可以比前者更加充滿變化,甚至找出以往慣例架構的弱點。

無論是列出名言成語、還是要你照著特定文章架構,或許短時間內可以寫出看起來像是很有水準的文章。但是若只如此,必然會造成思考的僵化,就如同那些千篇一律的專訪。

論述的本質在於對議題的觀點及見解,好的論述必須要達到廣泛並深入的探討。要達到此目標唯一的方式,只有多看、多思考;從本質出發,思考各個面向,舉出例證或推論解釋分析,最後下達結論。華麗的文藻是裝飾,引用古人聖賢的文字事蹟也只是例證的一種,角度的切入不是別人告訴你如何切,而是當你看事情的角度夠廣後,自然而然的會產生邏輯思考能力。

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然而不斷訓練累積的成果,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能力。當年在考學測時,我的國文只有十二級分(均標),但是在某個文學的課程中,我是唯一可以在課堂上看完文章之後,說出長達二十分鐘以上的心得的人。至於質,依照老師點我起來的頻率,以及跟其他同學相較,雖然不保證最好,但也有一定程度吧。

補習文化就別說了,就連學校教育也不見得會如此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而只教授如何去看好的文章(沒有說好在哪裡),多背成語名言,課外多閱讀名人傳記。再加上課餘時間學生不是拿去休閒、就是被補習佔用時間,閱讀其他文章的時間減少或是根本不去閱讀的結果,就是思考的僵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知道杜正聖說了成語使人思考墮落,而不去分析為何他會如此說─即為當今國文教育之弊病。

3 則留言:

Shun 提到...

這個論點很好,我也認為國、高中學校老是把成語和偉人話語的使用,當成文章好壞的評量標準,是一種思考的的墮落。文章應該是具有「直接穿透力」的玩意,根本不需要依據成語和是經典,就能直接把事情說清楚。

匿名 提到...

我覺得,成語只要你了解了,就有好記、易用的優點。

如果國中、高中的老師教學生連成語都教不會,能期望裡面有多少人將來會有板主的文學功力?

連普通的成語都會用錯的教育部長,講出"成語使人思考墮落",擺明了就是在強辯。是成語使杜正勝的思考墮落了,所以他才用錯成語了嗎?思考墮落的人才會用錯成語,不要本末倒置。如果板主要討論國文教學的失敗,那也罷了,不需要引用這種沒有勇氣認錯之人的辯解。

草莓飯團 提到...

我不反對成語,看我的文章就知道,還是會使用成語;但是我反對的是"只教成語"。

Kzj890不知道有沒有接觸過那些國文能力低下的人?他們可是連白話文甚至口語都不勝了解,這種情況下上成語根本就是對牛彈琴。比起背訟成語,引起學生閱讀的樂趣,組織文章結構這些更加重要,這個是我本文的重點。

成語在書寫跟閱讀方面的確有精簡之處,但是就是因為太過精簡,容易因字面意思而引用錯誤。

不提那些有故事背景的成語,每下愈況跟每況愈下這兩個光是字面就可以解釋的成語,也老是看到誤用;這種誤用只能說用的人不經思考。

我在國小也背過成語沒錯(自己在課外背的),不過要說文學功力一定要靠背成語這我就不贊同了。對我來說成語的使用,就像AFK(away from keyboard)一樣,是有效減少虐待手腕關節及鍵盤的縮寫。

會引用杜正勝的"名言",是在某些情況下我還滿贊同這句話的。也許等哪一年我不再看到每下愈況跟每況愈下的誤用,我就會收回這句話。

"杜正勝表示,成語一旦脫離情境,就會沒有意義,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如果成語故事大家不熟悉,寫出來的成語、用出來的典故,就和生活以及要表達的感情無關或很淡泊,「就是國文教育的失敗」"

把杜正勝的發言前後看一下吧,台灣記者斷章取義及瞎掰的功力太強了,根本是國文教育失敗的典範。

另外,我不覺得我的文學功力強,當年我的學測國文只有均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