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日本漫畫產業是怎麼起來的,就一定得提到
常盤莊的歷史。
至於台灣漫畫起不來是不是因為沒有政府補助,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政府推五年五百億,打造國際一流大學的時候,其實已經有很多是否真的砸錢就可以提昇學術水準的討論。有些研究的確需要極大的經費,儀器、設備、耗材,有時候一架最新的儀器高達幾千萬也不是不可能,作生化很多耗材都是以每毫升數千甚至數萬元在計算。沒有經費根本作不下去。
但是,錢不是萬能。
如果有好的計劃,但是因為錢的因素無法繼續下去,這時候輔助是必要的。前提是要有好的腦袋。
你把幾百億砸給一個猴子,他永遠也不會生一個一流的東西給你。所謂的科技產業都如此了,更何況是文化這種無形的東西。
能夠讓許多創意成型的,很多的關鍵不在於金錢,而是環境。美國的頻寬遠比台灣便宜,因此youtube的創始人可以在這個環境中,實現影片交流的構想。那,如果背景換作在台灣呢?
頻寬貴的要死,為了有錢買頻寬,有創意的人只好去搶政府的補助(假設有提供類似計劃的輔助的情況,沒輔助更是免談),寫了企劃案上去還要審核,審核沒過,抱歉,你的創意就死在那邊沒辦法實現。
通過審核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沒通過的也不一定是壞的,畢竟誰知道審核你的是什麼領域的人,他的喜好跟價值觀也不見得可以代表民眾的價值觀,也不一定有遠見。更別提有時候輔助的審核還會附帶一些有的沒有的條件。
認為政府應該輔助的,大多是著眼在稿費過低,銷售量不好,看起來這個職業很難有高收入,也沒有保障。如果政府有補助的話,更豐厚的稿費可以吸引更多人投入。
這種著眼點也是有他的道理在,畢竟錢不是萬能,沒錢萬萬不能,大家還是要顧肚子,肚子顧到了還要顧面子,面子顧到了更要顧.....(離題)
不過要怎樣的補助才可以提昇漫畫銷售量?(水準這種東西很難量化,能夠維繫一個產業的畢竟還是要有收入)
只砸錢下去不管質量,舉辦一個有高額獎金的漫畫獎,搶到頭獎的可以靠這個吃一年,沒搶到的就乖乖去打工養自己。這些都是無法成為常態的,對於水準的提昇助益可說是微乎其微。
台灣的漫畫產業別說起步了,連站立都還站不起來,有能力的人願意投入這是一定要的,但是投入後能不能獲得相等的報酬?這其實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
畢竟像是手塚這樣,有醫學博士資格不去當醫生,跑去畫不知道未來性的漫畫,搞動畫搞到快破產,這樣的人畢竟非常的少。就連侯文詠這種,已經有了一定的銷售量跟知名度的人,想要轉成全職創作,身邊的人都有不少的反彈。
不過默默投入的例子倒是很多啦......各個產業其實都有默默辛苦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人物在。
拿藥物開發來說,一投入研究就研究個十幾年,還不一定有收穫的計劃多的是,只是人家有藥廠願意出錢投資。(畢竟十個研究若有一個成功了,往往都是幾十億美元的回收)但是台灣的科技公司老闆,炒短線慣了。今天甲殼素熱門了,就丟下一句話要你作甲殼素,換成膠原蛋白紅了,又換跑道。不然就是有一點成果了,就把整個計劃賣給有意願接下去作的人,來獲得資金。(沒有承擔跑完整個研究的風險能力)
說了一大堆,好像還沒有結論。不過我也無法為這個問題下一個武斷的答案。只有一項我可以肯定的是,人才跟環境,遠比政府砸錢輔助重要多了。

此篇文章是在
hemidemi的討論中的留言,在blog上的版本有一小部份修改過。
我果然是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把文章拉的落落長的人。(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