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

賽德克 巴萊

這部片子大概是全民運動了我想......

心得可以長可以短,不過我想大概很多人都會去看或是已經看過了,就打短一點。

要說這部片子的內容是什麼,一句話就可以講完:

日本人跟原住民互相殺來殺去。

但是要說為什麼會殺來殺去,歷史事件、部族的文化、文化衝突、種族歧視、教育、經濟、政治等等各種面向都可以長篇大論。

以這個在台灣擁有高知名度的事件來說,這些史料解析都很好找,所以我就不發表我個人一知半解的淺見了。 (等等這樣心得打不下去阿)

也許有人看了之後會覺得原住民出草的文化很血腥、文化很野蠻;也許有人看了會覺得日本人很過分、討厭日本人。

無論你看了之後覺得哪個立場你更能感到同情或是接受,其實都有理由,無論哪個民族,都沒有完全的對跟完全的錯。

比起出了電影院後「選邊站」,我更希望觀賞者可以更理性的去分析理解為什麼這個事件會發生。

本片中充滿了原住民的語言、日文、閩南語、北京話(依照比例排列),一邊看一邊體認到,台灣真的昰有各種民族語言文化的大雜燴。 

現在回頭去看看這些文化侵入過程也許很痛,但是就是因為有經過了這種痛、接納了這種痛,所以才造就編織成了台灣人的文化跟記憶。
  
而這種跟土地、人、歷史三者緊緊相關、依附而成的文化,外來者的第三者會難以理解也是理所當然的,若當外來者又有強烈的優越意識、為了政治目的強行進行文化統一,造成衝突一定在所難免。

若沒有意識、注意並實踐各個族群文化間的接納、尊重、平等,我們永遠會不斷重複霧社事件。

我不知道去看這部片子的政客到底有沒有真的看懂就是
尤其是那個二二八的當事政黨、把原住民當人看的


這片拍攝的手法、規模、細膩度、感情呈獻、配樂都非常、非常的棒。

說難聽一點就是棒到跟電視上那種本土劇的生硬誇張表演完全不是同一個次元的產物。 台灣能拍出這種水準的片子真的很讓我驚豔。

尤其雖然這是同一個導演,但是整個呈獻的完整度跟細膩度比起海角七號,整個大幅度的提升。要現在的我回頭去評價海角,大概只有七八十分,相比之下各個層面都還充滿了青澀僵硬的感覺。

海角相比之下,大概只有劇情比較輕快有去這個雖然是賣點但是不一定是優點的商業優勢。(但是最後賽德克 巴萊的票房會不會超過海角,也因為這點所以有點疑慮....這片太鬱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