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6日

自動書寫狀態

在老師把國民黨將地名植入大中國國族的認同的認同植入給我們的課程上,要我們閱讀一篇文章並寫出感想。

老實說這種國家認同的東西,你要跟不同認同的人討論根本是平行線,台上那位又先入為主的預設了我們應該回答的立場。寫這種東西實在不是我喜歡的主題。

苦中作樂,挑個摸得著邊的範圍內,寫個老師聽起來很爽不過其實跟他想要我們寫的東西不太有關係的主題好了。原本是要寫台灣文化被政府壓抑,導致現今台灣人民對於文化缺乏傳承跟創新的慾望。

結果寫一寫,竟然進入了自動書寫狀態。

手反射性的將腦中冒出的文字寫出來,且未經過我有意識的思考統整過程。等到一個段落寫完,閱讀過一遍才察覺,這是什麼阿!根本跟我想寫的東西完全不一樣阿!上下文完全不能連貫!這種感性到掉渣,像是詩一樣的文體是哪裡來的?

還在猶豫該不該放任這樣寫下去,又冒出來後續的文字。好吧,不用思考就可以寫出一篇東西,也不算是壞事,反正也不是什麼嚴謹的文章。於是就完成一篇,分有三段,但是第一段跟後面兩段完全是不同的東西,加上一篇某印度城市要改名的附註。(啥鬼感想)



雖想要把這篇文章打出來,不過除了我有意識寫的第一段外,其他部分已經回想不起來了。大致上的意思是:雖然他們把大陸的地名強植在台灣的土地上,但是台灣畢竟不是大陸,身在南京路也無法看見南京的風景。對於本就生長在台灣的人來說,街道上的大陸地名,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標籤,就算是生長在上海街,也無法聯想起上海的景象。這造成的結果,是兩者皆對於故鄉失落。而這種對於故鄉的想念,就成為現今對於國家認同的分歧。

對於部分人士來說,認為台灣的這些大中國標籤應該要去除,也就是所謂的正名。但是是要正什麼名?恢復過去那些大家早已遺忘的街名,還是套上一個台灣標籤?這種舉動是不是去除被去除台灣歷史而貼上中國標籤的歷史,再貼上台灣標籤?

上面這句跟第一段中一樣饒舌,這些人痛惡著某些行為,自己卻又複製這樣行為而不自知,或者說自知並且認為應當如此做。(不過那些人口中痛惡的行為,在當時的時空下也是認為應該如此做的)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今天再一次體認到這個真理。

延伸閱讀:碎拍節奏> 性、暴力與後殖民創傷-重讀柯慈的《屈辱》(Disgrace)


今天特別幹這門課是我的必修。
我討厭這種,表面上跟你說鼓勵你有自己的思考,其實私底下又必須照著他給的文章架構跑的東西。

而課的名稱又叫思維與寫作

沒有留言: